今天是2025年09月27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家校社协同共育破解儿童放学接送托管难题——武汉九峰街仁尚里社区“小尚步行巴士”案例

作者:王聪、付惠文、陈喜枝

投稿单位:武汉东湖高新区九峰街道社工站

一、背景介绍:家庭普遍面临儿童放学后的接送及看管困境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九峰街仁尚里社区,是一个新型商业社区,下辖光谷航天城、烽云慧城、绿地国际理想城三个小区,现有人口约12000余人,社区内的0-12岁儿童约有1400人,而双职工家庭占比高达70%,这些家庭的生活重心常围绕育儿展开,面临工作和育儿双重压力。经向辖区对口小学的学龄儿童家庭进一步调查研究后,社区发现:小学的一、二年级学生中,约30%的家长因工作原因无法按时接孩子,家长下班与孩子放学的“时间差”导致的“接送及看管难”是当下不少家庭的“心病”。

为尽快回应这一民生痛点,仁尚里社区党委创新举措,于2024年9月推出了“小尚步行巴士”志愿服务项目,项目通过资源整合,形成了“定时接送、安全托管、成长教育”于一体的无缝衔接服务闭环,精准满足了家庭需求,有效破解了社区家庭的现实难题。

二、服务实施:家校社协同三步走策略精准回应家庭需求

(一)第一步:党委牵头,共商破题之策

    定方向,统一行动思路。“孩子放学谁去接?接回来谁来看?”这曾是萦绕在仁尚里社区众多双职工家庭心头的民生痛点。仁尚里社区党委高度重视,将其列为“党建引领,为民办实事”的重点攻关项目。并迅速行动,发挥核心引领作用,在短期内牵头组织了光谷第十八小学的校领导、拥有技术和人力资源的社区合伙人,以及需求最迫切的家长代表等对象,开展多场专题协调会,确定推行“小尚步行巴士”志愿服务项目。

    组队伍,划清责任分工。社区党委组建项目执行小组,进行了精细化的责任分工:社区党委负责总协调和资源保障;学校老师负责将学生安全护送至“集合点”并完成交接;专业社工和经过培训的志愿者组成“司机”团队,引导儿童排队步行;社区合伙人则负责提供“终点站”的活动场地和部分兴趣拓展课程;家长代表则参与安全监督和服务质量评估。这种“各司其职、环环相扣”的模式,最终目标是打造一个集“定时定点接送、安全可靠托管、丰富兴趣拓展”于一体的无缝衔接服务闭环。

    谋布局,规划接送路线。在明确行动分工后,接下来最紧要的就是规划出安全适宜的“小尚步行巴士”接送路线。“小尚步行巴士”路线的确定,并非简单的“画一条线”,而是一个基于现实困境、民主协商和实地验证的科学决策过程。在社区党委牵头下,执行小组召开了家长座谈会,与核心家长群体共同实地踏勘,确定路线方案及路途中的高风险点位。经过多方商讨和实践比对,最终规划出全程长达550米、安全适宜的“小尚步行巴士”接送路线,起始站设在小学“盼归处”门前,终点站设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沿途绘制粉蓝主色调步道,设置醒目安全标识。

(二)第二步:多元协同,汇聚治理合力

    学校联动划起点完成集合点交接。经社区统筹,“家校社模式”迅速启动,校领导高度重视并积极协同参与服务。一是协助社区摸清底数,学校统计适龄学生的分布、人数及意向情况,明确参与“小尚步行巴士”志愿服务项目的参与对象。二是协助社区规划“集合点”,结合前期的风险预估和行动策略,学校将位于校门口的“盼归处”作为集合等待区,即“小尚步行巴士”的起点,并对“盼归处”进行单独的围挡,降低集合等待的安全风险。三是积极维护集合秩序,学校精准安排放学时间,畅通教室到集合点的通道,并分批次、有秩序的引导学生到达“集合点”,避免学生长时间等待,学校的密切联动为项目运营筑牢基础。

    志愿者协同护学路充当随行守护“司机”:学生集合完毕后,由志愿者等组成的“小尚护卫队”接棒服务,护送学生们安全、有序的步行通过规划好的接送路线。为确保“小尚步行巴士”公益项目可持续发展,社区组织了一支包含“1名社区工作者+1名社区合伙人+1名物业人员+N名家长志愿者”的“小尚护卫队”。其中,家长志愿者通常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受益者(孩子享受服务),也是助力者(每月仅需参与1-2次“司乘”服务)。这种“共赢”模式既解决接送难题,又不增加额外负担,确保了队伍稳定性与项目的可持续性。

    合伙人助力共托教提供终点站托管服务。在“小尚护卫队”将孩子们护送到达终点站,即仁尚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后,迎接孩子们的就是丰富多彩的“托管服务”。针对孩子和家长彼此等待的时间长短情况,社区推出短时间的“休息服务”+长时间的“合伙人服务”。“休息服务”是为临时无法接孩子或只需短时间看管后即可接走孩子的家庭提供的服务,期间志愿者为孩子们提供作业辅导及游戏等内容,为实现有序管理,社区制定了“守秩序积分奖励”。“合伙人服务”则是通过“低价有偿”形式,为孩子们提供有规划的系统托教服务,包括美术、体适能、编程等各类兴趣成长课程,让孩子们在等待家长来接的时间段丰富而充实。

(三)第三步:多维保障,推动有序运行

    服务流程体系化,确保项目有章可循社区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小尚步行巴士”服务管理体系,实行“集合签到 - 沿途看护 - 到站交接 - 家长签退”的“双闭环”全链条模式,确保环节可追溯,同时还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配备急救箱,定期组织志愿者演练。这种“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的模式,让家长们吃下“定心丸”。为提高放学路途辨识度,经社区儿童团商讨设计出全套视觉物料,不仅有“小尚步行巴士”站牌,还有“小尚”logo的志愿者马甲、手举牌、胸牌、帽子、雨衣等,真正用心用情营造社区儿童的“安全巴士”。

    服务管理规范化,提升项目安全系数本项目中护送学生的志愿者至关重要,由于志愿者的年龄层次、教育理念、服务意识存在较大差异,为确保儿童的人生安全和身心健康,社区制定了严格的招募标准:要求热爱儿童、身体健康、具备良好沟通能力,提交个人信息表和志愿服务承诺书后,经过面试培训方可上岗。为方便后期新加入的志愿者迅速了解服务流程,社区梳理总结志愿者服务规范细则,制作了《小尚步行巴士服务手册》,为志愿者参与服务提供了清晰、全面的服务指导。

    服务资源多样化,保障项目持续运转为拓展“小尚步行巴士”项目资源多元化,社区一方面以志愿者积分为主线,形成社区提供积分、居民以服务换积分、积分换取合伙人课程优惠券的模式,制定了“志愿者激励制度”。另一方面通过“小尚生活”公众号“志愿风采”专栏,每月定期宣传“志愿榜样”。例如姜淑萍、樊公强等长期坚持并用心服务的优秀志愿者,社区将他们的事迹进行广泛宣传,让“奉献者光荣”成为社区共识。

三、服务成效:构建起儿童课后服务全链条支持网络

    通过一年的多元协同实践,项目不仅构建起覆盖儿童放学后全链条的支持网络,更推动仁尚里社区形成了以儿童需求为核心的资源联动模式,家长对放学后托管公益项目满意度显著提升。

    (一)聚焦民生关切,破解急难愁盼。项目聚焦双职工家庭“接孩子放学”难题,发起“小尚步行巴士”志愿服务项目,带来了看得见的变化,民生难题得到有效破解,截止目前累计接送儿童1300余人次,降低了儿童独立回家或多孩接送的安全风险,同时学校与社区托管场景的高效衔接,进一步解决了托管难题。

    (二)盘活资源效能,汇聚共治合力。“小尚步行巴士”项目成为激活社区自治的“催化剂”,通过参与志愿服务,邻里间从“点头之交”变成“互助伙伴”。项目吸引志愿者参与服务500人次。引入9家社区合伙人提供“公益+低偿”托育服务,包括舞蹈、体适能、美术等多元化兴趣培养课程。

    (三)拉进党群关系,提升社区向心力。社区抓住家长在党群服务中心等待接孩子的时机,将“等待区”转变为“谈心区”,与平时难以接触的青年家长们迅速建立联系,拉进了与群众的沟通距离。另一方面大力打造儿童友好步道、生活便利地图等儿童友好场景,营造社区文化凝聚力,这种“儿童友好”理念延伸到社区建设各领域。 

作者:王聪、付惠文、陈喜枝

投稿单位:武汉东湖高新区九峰街道社工站

上一篇:常州市经开区遥观镇遥观社区:点“靓”遥观,基层治理“红”出圈
下一篇:湖北省十堰市房县青峰镇:凝心聚力出实招,平安建设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