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助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近日,北京林业大学工学院“匠心育林智绘西部”支教团赴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拉卜楞寺镇塔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为期一周的暑期支教活动。为当地儿童带去了丰富多彩的知识课堂和温暖陪伴,也在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创新课堂,启迪智慧
本次支教活动注重寓教于乐与启发式教学。支教团成员发挥各自专业所长,为孩子们精心设计了系列特色课程:
科学探索:“纸上电路”、“简易电动机制作”等趣味科创实验,点燃了孩子们对科学奥秘的好奇心,亲手让马达转动的瞬间,成就感和探索欲油然而生。
图为支教队员郭伟向孩子们介绍制作的机械小狗 王娅欣供图
艺术熏陶: 创意绘画课、手工折纸(如折纸手表、千纸鹤)等课程,充分释放了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图为孩子们展示自己的折纸手表 王娅欣供图
心灵成长: “认识自己”心理课通过制作“优点小锥筒”,帮助孩子们发现自身闪光点,提升自信心;“如何与朋友相处”情景剧则生动传授人际交往技巧。
图为孩子们展示自己的优点小锥筒 王娅欣供图
科技体验:利用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的VR技术,实现“云游”大学校园博物馆,将高等学府的魅力跨越千里传递到藏区课堂。
图为支教队员王娅欣在和孩子们进行动物科普讲解 王俊阳供图
文明精神:环保教育课结合“知山知水”理念,传授垃圾分类知识,培养生态保护意识。
图为支教队员马凤成给孩子进行环保科普 王俊阳供图
价值引领:“红色革命——长征精神”课程,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爱国与奋斗的种子。
图为支教队员何智强给孩子们讲解“长征精神” 王娅欣供图
温情陪伴,润泽心田
支教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陪伴。课堂上,老师们是循循善诱的引路人;课间和课后,他们化身“孩子王”,与孩子们一同奔跑嬉戏,“老鹰捉小鸡”、“一二三木头人”、“丢手绢”等经典游戏让校园充满欢声笑语。支教团还特意安排了益智游戏“狼人杀”锻炼思维,与喜爱唱歌的孩子共同放歌,留下温馨画面。
图为孩子们进行课间游戏 姚宛君王娅欣供图
特色激励,播种梦想
为激发孩子们的积极性,支教团创新设立了“种子银行”奖励机制。象征成长与希望的“种子”,用于奖励课堂表现、积极思考、团结互助等行为。在结营仪式上,根据“种子”积累数量,对表现突出的前十名孩子进行了表彰,有效激励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图为“种子银行”颁奖仪式 王娅欣供图
文化交融,深度体验
在支教期间,团队成员也深入当地,参观了神圣的拉卜楞寺,感受藏地独特的风俗文化和藏传佛教的博大精深。这种文化浸润不仅丰富了支教内涵,也增进了青年学子对民族地区的理解和尊重。
图为支教队员转拉卜楞寺里的转经筒 王俊阳供图
温情结营,梦想启航
结营仪式上,一段回顾短片带大家重温了一周来的点滴感动:专注的眼神、开怀的笑容、收获的喜悦和真挚的情谊。老师们深情寄语,既有不舍的叮咛,更有对孩子们未来的殷切期望。分享北林多彩的校园生活,悄然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一颗名为“大学梦”的种子,激励他们志存高远,努力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图为结营合影 王娅欣供图
短短一周的支教虽已落幕,但北林学子在夏河拉卜楞寺镇播撒的知识、传递的温暖、点燃的希望,将持续滋养孩子们的心灵。支教团成员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知山知水,树木树人”的深刻内涵,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了青春智慧与力量。这份跨越山海的深情与奉献,是北林学子献给西部热土最美的青春答卷。期待这些承载着关爱与梦想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终成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