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7月11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坐上“公益慢火车” 丈量乡村振兴路——中南大学学子调研列车里的民生温度

一趟票价低廉、运行了19年的“慢火车”,如何成为连接大山与城市的“民生纽带”?7月8日,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交通+乡村振兴”本硕博暑期社会实践团登上从湖南省怀化市开往贵州省铜仁市的7272次公益性慢火车,开展专题调研。在学院党委副书记李苑、博士生导师冯芬玲教授的带领下,师生们通过亲身体验、实地走访和深入交流,切身感受了这趟“慢火车”承载的浓浓民生情怀与乡村振兴动能。

 

清晨的7272次列车上,实践团成员们被一幅生动的景象吸引,来自武陵山区沿途村寨的果农、菜农们,挑着沉甸甸的担子,提着装满新鲜果蔬的箩筐,有序登车。自2006年开行以来,这趟覆盖武陵山区和革命老区的列车,已成为他们前往铜仁销售农副产品的“致富快车”。全程票价仅22.5元,最低票价低至2元,途经12个站点,低廉的出行成本为山区百姓提供了难以替代的便利。

在车上,实践团成员们采访了几位挑着担子的果农和菜农,他们都表示7272次慢火车带来了很大的便利。许多村民们从十几年前就开始乘坐这趟慢火车,见证了这趟列车的变化与发展。一位挑着两筐鲜桃的大爷乐呵呵地对实践团成员说:“现在一天能卖二三百块钱,这都是多亏了这趟慢火车。”菜农还介绍,这些得益于列车近年来的改造升级,特别是加装了空调,乘坐舒适度大大提升,中午时分带到铜仁的果蔬就能基本售完。

通过与列车工作人员的交流,实践团深入了解了铁路部门为服务沿线百姓所做的精细化调整。针对锦和站、桃映站等果农菜农集中上车的站点,铁路部门设置了专门的乘降所,实行“先上车、后买票”的灵活模式,极大方便了村民。为有效解决携带大量农具和货物造成的车厢拥堵问题,怀化车务段将部分车厢的前后座椅拆除。这一改造不仅留出了宽敞空间,方便箩筐和担子存放,甚至无形中形成了一个农副产品“流动展示区”,方便村民交易。此外,沿途多个站点新建了遮风挡雨的候车亭,确保村民四季都能安心候车。

从列车员对村民的熟稔招呼,到车厢里因地制宜的改造细节,再到村民们脸上朴实的笑容,都让师生们深刻体会到公益性慢火车在保障“交通公平”、服务偏远地区群众出行、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像一条坚韧的纽带,一头连着山村的生活与希望,一头连着城市的需求与机遇,持续为武陵山区的乡村振兴注入着汩汩动能。(供稿单位: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作者:蔡明旭 冯烁帆 宋子泱 摄影:马淼 易振东)

上一篇:松溪河畔的“非遗坚守者”
下一篇:三下乡|一日碣石:红土忆峥嵘,绿韵谋振兴 ——点“茶”成金团队富溪乡碣石村调研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