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11月13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四川郫都区翰林社区从“民声”到“民生”绘就幸福图景

在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的祥和小区,一场以“居民为主体、信义为灵魂”的社区治理实践正悄然开花结果。这个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老旧安置小区,通过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出一套以“居民主体、信义引领、协商共治”为核心的“信义治理”工作法,有效激活了社区内生动力,实现了从“替民做主”到“由民做主”的深刻转变。

一、搭平台:从“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

翰林社区聚焦老旧小区治理难题,以祥和小区为试点,创新建立“居民提议—民主协商—集体决策”议事机制,推动社区治理从“单一管理”向“多元共治”转变。通过将原有活动室升级打造为集议事协商、居民服务、文化活动于一体的“居民议事厅”,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提供实体平台。同时引入专业社工力量,规范议事流程,确保“居民说了算、议事有结果、落实有监督”。在此过程中,小区率先导入“信托制物业”模式并完成公开账户设立,进一步强化了财务透明与居民信任,让每一笔物业费用都在居民监督下公开运行,真正实现“资金共管、事务共议、成果共享”。

二、促参与:从“要我参与”到“我要参与”

在信义文化墙打造过程中,社区创新采用“微创投”方式,支持院委会发起“共建信义家园”项目,组建“信义工坊”,吸引具有专长的居民积极参与。居民们自己动手清理墙面、设计图案、绘制内容,将原本斑驳的墙面变成了传播信义文化、展现社区精神的靓丽风景线,同时随着信托制物业落地和公开账户的运转,“看得见资金、信得过管理”的模式进一步激发了居民参与小区事务的热情,大家更愿意主动参与到绿化养护、设施维护、文化活动等事务中,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治理新风尚。 整个过程不仅美化了环境,更增进了邻里感情,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建机制:从“一时整治”到“长效治理”

社区推动形成“提议—协商—决策—执行—共护”的治理闭环,将议事协商与信义文化建设深度融合,建立长效治理机制。通过“社区引导、院委会牵头、居民主体、专业支撑”的协同模式,整合辖区资源,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信托制物业的推行成为这一治理闭环的关键支撑,通过设立物业公共账户并实时公示收支,显著提升了居民对小区治理的信任度,推动议事成果快速转化为治理实效,实现从“整治”走向“善治”。 如今,议事厅已成为收集民意的“前哨站”、化解矛盾的“调解室”、凝聚共识的“会客厅”。

四、见成效:小切口谱写基层治理新篇章

祥和小区“信义治理”的生动实践,以“小切口”实现了社区面貌的“大提升”。通过党建引领、居民主体、信义筑基的治理模式,成功激发了社区内生动力,实现了从“环境更新”到“人心凝聚”的深刻转变。随着信托制物业的全面落地和公开账户的有效运转,小区治理迈入“透明化、专业化、共治化”新阶段。

五、小切口推动大变革,新机制共绘新图景

如今的祥和小区,不仅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更形成了“党群同心、邻里同心、共建同心”的治理新格局。这一创新实践为破解老旧小区治理难题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翰林方案”,展现了新时代基层治理的生机与活力。翰林社区将继续深化这一治理模式,用心用情描绘共建共治共享的民生画卷,让居民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上一篇:宁夏银川市兴庆区银古路街道迎宾社区:“筑牢安全防线 开展常态化检查博远盛世加 油站安全生产工作”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