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8日,为探究云梦优秀法治建设成果,学习基层法律资源整合优化新方案,湖北大学法学院“法韵云梦·青春探简”项目团队来到云梦县城关镇综治中心,深入了解当地综治中心是如何整合各方机关,做到便民利民,让居民们享受到更加高效快捷的法律服务的。感受“简牍之乡”在新时代抓紧建设现代化法治体系,立足云梦历史定位,不断创新治理方式,真正的服务于广大群众的具体生活之中。
多元整合,协同化解矛盾纠纷
首先在大厅,通过负责人的讲解,团队了解到当地政府近年来深入学习新时代“枫桥经验”,大力推行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综治中心“三中心”深度融合,寻求基层治理最优解,努力实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办好所有事。综治中心设立了多个专门服务区域,采取了工作人员常驻、轮驻、随驻三种方式,开放式接待群众。团队成员们结合生活经验,对这样一种多方整合的“一站式”服务感到十分认可,联合调处机制可以减少群众重复奔波,大大提高了事务处理效率。
细化流程,精准处理风险隐患
为了解各项事务的开展情况,实践团队参观了各个办公区域。在综合研讨室,团队了解到工作人员会在这根据来访群众的实际情况,既可以与信访人员进行面对面的初步沟通,分析研判信访诉求,也可以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综合研判,按照“汇、研、交、办、处”的工作机制,实现矛盾纠纷信访问题的随来随处。在矛盾调解室,综治中心尽力做到“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在风险隐患收集后,工作人员便立即进行评估分流,按类别细化责任,达到“小事化于无形、大事解于初始、难事调于诉前”的工作效果。这种先精准把控风险类别,再交由专业人员针对处理的流程,具有突出示范意义。
“城关平安”,品牌建设不忘初心
在二楼入口,迎面便是写着“城关平安”四字的文化墙,团队通过负责人解释学习到综治中心着眼“城关平安”四字要义,着力于打造矛盾调解“四大品牌”。一是要创新城市治理,打造共驻共建品牌;二是要推行关口前移,打造矛盾源头预防“三先三早”品牌;三是要坚持平战结合,打造化解矛盾闭环运行品牌;四是要着眼安心便民,打造防治矛盾上行最多跑一地品牌。同学们从中深刻认识到了基层治理要始终坚持为民着想的初心,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立足实情,公正合理调解纠纷
在邻里纠纷调解委员会,团队见到了云梦县金牌调解员邹雄主任,邹主任热心的向团队成员们分享了许多真实典型的案件,通过翻阅案卷,有团队成员对非自然死亡事件也可通过调解来解决有疑惑,邹主任解释到有些意外死亡的案件是可以用民事调解来解决的,如一个劳务关系性质的工人晚上睡觉时,因为白天劳累或一些隐性疾病,突然睡觉时意外死亡。由于没有一方对死亡负直接责任,公安机关界入排除他杀案件后,是可以适用调解的。这些实际处理之中的细节让同学们受益良多,感受到了实际法治工作中的规范与变通,避免法律资源的浪费,寻求纠纷处理的最优解。
心有大爱,志愿共建和谐家园
团队一一走访了综治中心远程会见室、婚姻家庭调解中心、蓝天应急救援中心和红十字志愿服务队等部门,了解到社会组织入驻主要协调开展心理辅导工作。综治社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创建了云梦县网友义务巡逻队,巡逻队“以我为人人巡一夜,人人为我守一夜”为口号,号召广大群众自发投身到志愿活动之中,已经形成品牌效应,会在每晚召集志愿者在城关派出所集结,穿戴马甲沿街巡逻。这种深入群众,让与群众打成一片的和谐氛围深深打动了同学们,真正体会到了基层治理与群众取得密不可分的联系的重要性。
通过本次参观交流,团队深入体会到了综治中心整合社会治理资源,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的作用。城关镇综治中心以一个中心调动各方面资源,为群众提供贴心服务,对办理程序、进度、结果等方面进行实时跟踪、动态掌握,确保群众的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依法办。通过本次活动深深学习了基层治理事务的开展流程,团队成员们锻炼了法律思维和专业素养,同时探究了云梦经验的可推广性和示范价值。团队将持续研究学习,不断探索云梦基层治理的智慧,聚集青春力量,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道路之中去。(通讯员杨安鑫 孙梦菲 陈玫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