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长沙市望城区白箬铺镇光明小学迎来了一群特殊的“老师”。中南大学“智启未来·艺路同行”暑期社会实践团的同学们,带着平板电脑和一份温暖的心意,走进这所宁静的乡村小学,为这里的留守儿童开展“AI艺术素养提升”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带来了一场融合科技与艺术的AI美术课。
“老师,AI也会画画吗?”第一堂课上,一位小女孩怯生生地问道。她或许还不明白什么是人工智能,但眼中写满了好奇。实践团的成员们笑着点头,开始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如何用关键词描述心中的画面、选择绘画风格,直到屏幕上渐渐浮现出他们想象中的图景。
这所位于全国文明村——光明村的小学,虽然一直重视美育教育,但孩子们接触前沿科技的机会并不多。为此,实践团依托学校“四位一体”美育课程模型,专门设计了以“我身边的家乡”为主题的系列AI绘画课程。通过《艺术盲盒:乡村故事接力画》《祖孙AI合作画:我的童年vs祖辈的童年》等课程模块,不仅让孩子们体验到科技的奇妙,更激发了他们用新的方式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我输入了‘大树’等关键词,AI真的画出来了!”一位小男孩兴奋地展示着他的作品。在AI生成的基础画面上,他又用彩笔细细添加了屋檐下的蜘蛛网和门口的小黄狗——那是他再熟悉不过的家乡记忆。
除了课堂教学,实践团还精心编制了《光明村AI艺术小向导》手册。手册里没有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孩子们熟悉的村庄场景举例,通俗易懂地介绍AI绘画和音乐工具的基本操作。志愿者们希望,即使课程结束,孩子们也能继续探索这个奇妙的新世界。
课程结束时,许多孩子都表示“更喜欢画画了”。更让志愿者们感动的是,不少孩子说:“我发现了AI的很多用处”。“我觉得画画让家乡光明村的风景变得更有意思、更美丽了”。从一开始对AI工具感到陌生,到能够熟练地用科技表达创意和乡情,孩子们的变化清晰可见。
光明小学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样的AI美术课程为学校美育注入了新活力,不仅提升了孩子们的艺术素养,更让他们学会用新的视角发现和表达家乡之美。中南大学“智启未来·艺路同行”实践团负责人也表示,团队将继续完善课程体系,希望将来能为更多乡村学校带去AI艺术教育,让科技与艺术的光芒照亮更多孩子的梦想。(中南大学“智启未来·艺路同行”暑期社会实践团 戴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