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化Young齐心”团队携手河北省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研究院走进松桃普觉镇
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及教育公平相关精神,推动社会优质资源精准赋能基层教育,2025年8月1日至4日,河北省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李凤刚同志带领来自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工商银行的企业志愿者和来自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两名学生志愿者,作为志愿者加入贵州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化·Young齐心”团队,赴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普觉镇西门坎村开展了为期四天的调研走访、公益捐赠与科普教育活动。
此次活动展示了高校平台与社会力量的强大合力,充分调动了社会资源,通过科普教育和精准捐赠,不仅为乡村儿童提供了物质帮助,更为他们带来了精神文化上的支持与启发。活动的成功举办,再次证明了社会各界力量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作用。
图 1贵州大学‘化·Young·齐心’团队与西门坎村的孩子、李院长一行合影留念
前期合作,夯实教育帮扶基础
此次活动是贵州大学“化Young齐心”团队第三次走进西门坎村。自2025年1月以来,团队已通过开展一系列教育帮扶活动,如化学大挑战、校园科普讲座、乡村科学实验等,积极推动乡村孩子们接触科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探索精神。这些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与城市孩子相同的学习机会,也提升了他们的知识水平和自信心。
团队深入了解了西门坎村孩子们的教育需求及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结合前期活动积累的经验,为本次调研走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得此次活动更加精准且具有针对性。
图 2贵州大学化Young齐心团队于2025年7月在西门坎村开展科普实验活动
调研走访与座谈交流,推动乡村教育发展
8月2日上午,李凤刚院长与团队成员在当地村干部的带领下,深入普觉镇的西门坎村多个困难家庭,开展了为期一天的调研走访活动。在活动中,李院长亲自走访了几户困难家庭,了解孩子们的成长背景和学习环境。在与家长的交谈中,李院长听取了他们对乡村教育资源的需求,尤其是对教育信息化的迫切渴求。
图 3李凤刚院长与实践团在西门坎村走访困难家庭,与孩子亲切交流
李院长还与村干部以及实践团等进行了深入座谈,探讨了乡村教育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围绕如何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共享,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建议。他指出,解决教育资源匮乏的挑战,需要整合各方力量,通过更加有效的资源配置和社会支持,让乡村孩子享有更平等的教育机会。
图 4 李凤刚院长与村干部及实践团队代表座谈交流,共商推进乡村教育与城乡交流合作
通过此次走访与座谈,李院长对西门坎村的教育资源现状、孩子们的需求以及他们的心理状态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并为未来的帮扶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指导。
趣味科普 点亮科学梦想
活动的高潮,发生在西门坎村平坝组的坝坝场地。临时搭起的科普区里,彩色分子模型和小实验器材整齐排放。孩子们围坐在一起,睁大眼睛看志愿者演示“火星复燃”“紫水变色”等实验——火焰出现、颜色瞬变的那一刻,伴随着的是一声声惊叹与笑声。
图 5志愿者向西门坎村的孩子们展示变色化学实验
除了观看,孩子们还轮流上手操作,调配溶液、组装模型、回答科学问答。一个叫小诺的学生第一次做化学实验,兴奋地说:“原来科学这么神奇,我想多学一点!”同时,来自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两名学生志愿者也积极加入本次活动,在与乡村孩子们的互动中分享了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城市生活。城乡不同背景的孩子在同一场活动里互帮互学,科学成了连接他们的桥梁,也在他们心中埋下了探索的种子。
图 6志愿者带领孩子们参与趣味科学互动游戏
图 7孩子在志愿者指导下动手进行化学实验
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完成实验后,李凤刚院长和随行人员还为他们送上字典、笔、本子等学习用品。小小的礼物承载着来自远方的祝福,让孩子们在掌心感受到了知识的重量,也在心里点亮了追梦的灯。。
图 8李院长一行为孩子们发放字典、笔、本子等学习用品
精准帮扶 真情落到实处
在捐赠环节,李凤刚院长一行捐赠了总价值不菲的教育物资,包括智能学习机、书包、文具礼盒等。所有物资均由西门坎村委会以及实践团队根据前期调研筛选,精准发放给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学生,确保物资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帮助孩子们改善学习条件,弥补教育上的不足。李院长强调,教育物资的捐赠是对乡村儿童未来的投资,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也激发了他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图 9公益捐赠仪式上,受助学生代表领取学习物资并合影留念
李凤刚院长还准备了三幅书法作品——“青春之光”“以民为本”“诗书之家”,分别赠予团队、村委、村干部个人。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情感寄托。村委代表表示,这些礼物将被永久收藏,作为双方情谊与合作的见证。
图 10公益捐赠仪式上,李凤刚院长分别向贵州大学‘化·Young·齐心’团队及西门坎村干部代表赠送书法作品《青春之光》和《以民为本》,寄语青年奋发有为、祝福乡村振兴
展望未来,推动教育长效机制
通过此次活动,贵州大学“化Young齐心”团队与河北省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研究院、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国航)、中国工商银行的企业志愿者以及来自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两名学生志愿者紧密合作,共同推动了乡村教育资源的精准对接与有效利用。本次活动不仅加深了城乡孩子们的互动与友谊,还通过一系列的科普活动和精准捐赠,帮助乡村孩子们拓宽了知识视野,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从7月的团队入村科普活动起,化Young齐心团队便开始与当地社区和教育资源进行接轨,通过科学实验、知识讲解等多元化方式,逐步推动乡村教育的提升。经过两个月的持续努力,团队目前已成功惠及当地1000多名学生。在本次活动中,李凤刚院长一行人向西门坎村的孩子们捐赠了笔、字典、尺子、本子等学习必需品,15余名乡村孩子因此受益。同时,李院长一行还为5名困难学生精准捐赠了智能学习机、书包等物资,帮助他们显著改善了学习条件,推动了教育公平的落实。普觉镇政府对本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些合作活动不仅为乡村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实质性帮助,也促进了城乡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互通,推动了教育公平的进一步实现。
展望未来,化Young齐心团队将继续与河北省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研究院、企业志愿者和各界合作伙伴共同推动乡村教育的持续发展。团队将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实施回访机制、教育资源共享、在地志愿者团队建设等措施,确保活动影响能够持续,并为乡村孩子们提供长期的教育支持和帮助。我们期待更多的社会力量能够参与到乡村教育振兴的行动中,为乡村孩子们提供更多机会,帮助他们实现梦想,促进乡村教育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