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8月06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福州工商学院福州工商学院“泉力以赴,海阔青耘时”实践队寻蓝色粮仓的脉动

七月下旬,福州工商学院“泉力以赴,海阔青耘时”社会实践队深入福建漳州诏安县,围绕“海洋强国”主题展开为期多日的实践调研。实践队以诏安兴港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及诏安县牡蛎协会为核心调研点,聚焦海洋经济产业链的运作实况与地方特色产业的传承发展,探寻蓝色国土蕴藏的澎湃动力与深厚根基。

在诏安兴港水产公司,实践队见证了海洋馈赠如何经由现代工业之手转化为安全优质的商品。步入加工车间,低温环境里工人们正有序处理着新鲜渔获。从原料接收、分拣、清洗,到自动化流水线上的精深加工与急速冷冻,队员们细致观察每个环节。一筐筐从海上捕获的鲜活海产,在严格品控下,经历标准化流程后变为包装精美的冷冻食品。技术主管介绍,兴港公司年加工能力达数千吨,产品远销海内外,为地方创汇的同时,也稳定吸纳了周边村镇的劳动力就业。工厂内,冷链物流系统高效运转,确保海味从车间到餐桌全程处于“鲜度保卫战”的核心防线中。

溯流而上,实践队跟随渔民,亲历了海洋资源获取的源头。在港口,满载而归的渔船正卸下渔获。船长向队员展示捕捞日志,讲述着海上作业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在兴港公司的原料保障基地,队员们了解到企业如何通过订单渔业模式,与当地渔民建立稳定合作,既保障了加工厂优质原料的持续供应,也为渔民提供了可靠销路。一位有着二十余年捕捞经验的船老大坦言,凌晨三点的出海作业已是常态,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直接关乎生计。兴港公司推行的规范化捕捞指导,正悄然改变着传统作业方式。

诏安的另一张闪亮名片——牡蛎,则向实践队展现了特色产业蓬勃的生命力。在诏安县牡蛎协会,协会负责人如数家珍般追溯当地牡蛎养殖的历史脉络。协会不仅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推广、病害防治、市场信息等关键服务,更肩负着“诏安牡蛎”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牌建设与保护重任。为提升产业活力和文化内涵,协会近年来策划了“牡蛎文化节”、“开蚝大赛”等特色活动,吸引八方来客。在协会展示区,队员们目睹了开蚝大赛冠军的精湛手法,蚝刀轻旋,肥美牡蛎瞬间脱壳而出。这些活动有力推动了“小牡蛎”成就富民“大产业”,协会会员现已覆盖当地主要养殖户,成为产业发展的中坚协调力量。

此次诏安之行,为青年学子推开了一扇直观认知中国“蓝色粮仓”构建进程的窗口。兴港公司所呈现的现代化水产加工图景,诏安牡蛎产业依托协会组织所实现的集约化发展与文化赋能,共同勾勒出一幅向海图强的生动地方实践画卷。诏安正积极谋划现代海洋渔业的升级路径,致力于产业链的延展深化与价值链的持续攀升,其探索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着独特的地方智慧。

当海风裹挟着牡蛎的鲜甜拂过诏安湾,这片蓝色土地所孕育的产业脉动与永续发展的坚韧追求,已深深印刻在年轻观察者的心中。海洋强国的宏大叙事,正由无数个如诏安这般立足禀赋、务实创新的沿海县市合力书写。青年所见所闻,正是时代浪潮中奔涌向前的蓝色梦想。

上一篇:传承螺钿技艺,点亮非遗之光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