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红脉融乡韵,数字‘绘’乡辉”实践队奔赴井冈山市拿山镇沟边村,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的深入推进中,实践队秉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围绕农耕实践、推普赋能与防溺水宣传三大核心任务,在乡村一线开展教育帮扶,助力乡村教育发展,守护儿童成长,让青春力量在田野间绽放时代光彩。
01 推广普通话:让沟通没有距离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的决策部署,实践队员们积极响应号召,将推广普通话作为重要任务,为乡村振兴注入语言文化力量。
在推普课堂上,队员们采用趣味教学法,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通过播放生动有趣的普通话教学动画,将拼音、字词、语句融入精彩故事,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普通话基础知识。队员们还组织了普通话朗诵比赛,选取《静夜思》《咏鹅》等简单易懂的古诗词,耐心指导孩子们朗诵,从发音、节奏到情感表达,一一纠正。比赛时,孩子们积极参与,勇敢展示自己,在竞争中提高普通话水平。
此次推普活动,不仅提高了沟边村孩子们和村民的普通话水平,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语言文化的种子。队员们也在活动中深刻体会到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意义,坚定了助力乡村振兴的决心。
02 宣传防溺水:把安全装进儿童心中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价值取向。实践队紧扣这一核心理念,将防溺水宣传作为守护乡村儿童安全的“民心工程”。队员们以真实案例为镜鉴,通过情景模拟、应急演示等沉浸式教学,让“珍爱生命、远离危险”的意识深植童心。当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复述安全要点时,折射出的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实践队对"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重要指示的坚决落实。这场跨越城乡的守护行动,彰显了新时代青年将“国之大者”记于心、践于行的责任担当,为乡村安全治理注入青春力量。
安全教育是守护孩子成长的必修课。此次实践活动,是“红脉融乡韵,数字绘乡辉”暑假社会实践服务队以新思想培育时代新人的缩影。实践队用推普赋能打通乡村文化振兴的“最后一公里”,用安全守护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乡村振兴的宏大叙事中,书写了新时代青年“听党话、跟党走”的忠诚答卷。未来,这支队伍将继续以红色血脉为精神滋养,以数字技术为赋能手段,持续优化课程形式,推动安全教育常态化,为乡村儿童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03 农耕实践:躬行体悟乡土情深
天微亮时,实践队成员跟着村合作社老农走进水稻田。正值孕穗关键期,老农手持竹竿拨开稻丛讲解:“看苗情、控水肥,是眼下要紧事。”队员们蹲在田埂边观察叶片、茎秆,记录“叶色偏黄补氮、叶尖枯焦缺水”等农技要点,队员们用手机拍下稻穗发育状态,在实践中体会农耕智慧。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价值取向。实践队紧扣这一核心理念,将防溺水宣传作为守护乡村儿童安全的“民心工程”。队员们以真实案例为镜鉴,通过情景模拟、应急演示等沉浸式教学,让“珍爱生命、远离危险”的意识深植童心。当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复述安全要点时,折射出的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实践队对"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重要指示的坚决落实。这场跨越城乡的守护行动,彰显了新时代青年将“国之大者”记于心、践于行的责任担当,为乡村安全治理注入青春力量。
安全教育是守护孩子成长的必修课。此次实践活动,是“红脉融乡韵,数字绘乡辉”暑假社会实践服务队以新思想培育时代新人的缩影。实践队用推普赋能打通乡村文化振兴的 “最后一公里”,用安全守护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乡村振兴的宏大叙事中,书写了新时代青年“听党话、跟党走”的忠诚答卷。未来,这支队伍将继续以红色血脉为精神滋养,以数字技术为赋能手段,持续优化课程形式,推动安全教育常态化,为乡村儿童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作者:许雯嘉欣、官鹏、余海波
指导老师:王思佳